晚清铁路成了压死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1年05月13日16:36:01
APP永久免费入口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十余公里长的铁路,随即被清朝官员买回后拆毁。1881年,洋务派官员建成第一条中国人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因烟伤禾稼,震动陵寝,一度只能用骡马牵引。随后连续遭遇战争惨败,加之铁路蕴藏的巨大利益,使得官方和民间逐渐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意义。

  铁路的意义一再被忽视

  1884年中法战争,清军本有军事优势,却以和谈结束,此时清廷已经认识到铁路对于军事的重要意义。然而苟且偷安的心理依然顽固,除李鸿章多以个人之力推动修筑天津至大沽铁路外,清廷至战后五年才开展铁路大讨论。朝野经讨论确定先修干路再修支路的思路,先修卢沟桥到汉口卢汉线,再修武昌至广州的粤汉线。这一规划本身没有问题,但关键是缺少列强环伺之下的生存紧迫感,不知何为时不我待。1891年,因沙俄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清廷下令暂停卢汉铁路,先修关东铁路。此时卢汉铁路尚处筹备期,一寸未修。至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天津至山海关的关东铁路建成。然而随后的中日战争中,清朝没有南北铁路干线的缺点明显暴露。战争中后期,清朝调动的全部国力始终无法凝聚。祖宗遗留的京杭运河因封冻无法运输,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牛、马、骡、驴被官府搜罗一空,仍不敷使用。诸军为争抢马车险些火并,职道为申军买驴五十头,始克成行。由各色牲畜运送辎重的部队往往三四个月才能到前线,军火、粮饷等物资运转更慢,前方部队大量存在有兵无枪、有枪无弹的情况。

  多条铁路开始筹备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