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起源认识在争论中不断深化

2021年05月21日16:59:58
APP永久免费入口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报(南凯仁):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种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来源问题长期以来备受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20世纪以降,随着大量历史学、考古学成果的涌现,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说频现、锐见迭出,人们的认识也随之不断趋于深化。诸多观点中举其荦荦大者,约有如下几项:

  1.中国文化西来说

  自先秦以来,古文献基本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具体则为中原地区,内华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源远流长。迄至清末,这一看法始终根深蒂固。19世纪末,法国人拉克伯里首次提出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发现仰韶文化遗址,认为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与中亚地区具有相似之处,提出仰韶文化西来说。19世纪20年代,此说颇为流行。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渐深入,此说迅速被湮没。

  2.东西二元对立说

  192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安阳县(今安阳市)小屯村,开始大规模发掘商朝晚期都城殷墟。3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山东历城发现龙山文化。以李济、傅斯年、梁思永、徐中舒为首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环渤海湾一带,提出龙山文化自东向西、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的东西二元对立说。迄至50年代中期,此说一直在学术界处于主导地位。

  3.中原中心论

  20世纪50年代末,考古学家安志敏、石兴邦和张光直认为,龙山文化是从仰韶文化发展而来,中原文化向四方发展,最终奠定中国文明的基础。迄至70年代末,此说为学术界主流看法。

  4.满天星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