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常由热液(如开水、煲汤、热粥)、热汽或固体及电灼致伤,以青少年男性多见,男女之约3∶1,在夏季多发,受伤的部位以头颈、手足、四肢等暴露部位较多。那么烫伤要如何及时急救呢?下面就一起随情缘阅读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烧伤程度的划分
烧伤依据程度分为1度、2度(浅2度、深2度)和3度烧伤。在家庭中多见到的为1度或浅2度。家庭或自我治疗仅限定于前2度者,深2度或3度应及时去医院。
1、1度烧伤:皮肤红肿,疼痛剧烈多为火烧样痛。
2、浅2度烧伤:皮肤肿胀,有水泡,疼痛。水泡皮脱落后创面渗液较多,甚至可以看到液体滴落,创面红肿。
3、深3度烧伤:水泡较小,创面呈淡红色或白中透红,可见小红点。深层可见黑紫色小血管网,渗液较少,感觉迟钝,有疼痛感。
4、3度烧伤:创面苍白或焦黄色,干燥、较硬,多能见到黑紫色树枝样粗大的皮下静脉网,无痛感。重者可发生休克,一般发生于大面积烧伤(2度、3度烧伤面积成人占15%、小儿占5%以上)的早期。
二、烧伤后的自我救护
烧烫伤后的自我救护十分重要,处理及时和正确,既能减轻受伤害程度,又有利于治疗,避免后遗症如瘢痕、色素沉着。
1、立即脱落热源,脱去热液活浸渍的衣物;扑灭衣物火焰,可就地打滚或跳入水中,用被毯覆盖等,被火焰伤后不可奔跑或用手扑打。
2、立即用冷水(井水、河水、自来水均可)冲洗或浸入冷水中0.5~1小时,这对减轻热灼损伤和保护创面有极大的好处。
3、对1度烧伤无须处理。小创面可涂敷獾油或烧伤膏(油)。
4、创面有小水泡不要抓来。较大水泡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后包扎。
5、对不易包扎的部位,如头面部、会阴部或天气炎热时,可不行包扎,在创面涂上药使其暴露干燥。
三、烧伤后的用药
1、西药非处方药:对表皮已脱落者应用0.1%新洁尔灭液或0.02%的洗必泰溶液冲洗。将已破的表皮剪去,清洁创面,可用无菌纱布浸1%磺胺嘧啶银溶液,或涂敷莫匹罗呈软膏(百多邦)、林可霉素软膏(绿药膏)、醋酸氯已定(洗必泰)涂膜或软膏、紫草膏、京万红烫伤膏覆盖,加厚纱布(2~3厘米厚)包扎。
2、中成药非处方药:烧伤喷雾剂可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祛瘀生新,适用于1~2度汤伤,外用每隔2~3小时喷1次,一日6~8次。京万红(京万红烫伤膏)有促进烧烫伤创面的愈合作用,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可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用于烧烫、电钓伤引起的红肿起疮,疮面溃烂等。涂敷患部,一日1次。
3、对疼痛严重者可给镇痛药,如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泰诺控释片),一次500~600毫克。
4、早期服用抗生素对抗感染,有条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四、抗烧伤后感染药的作用评价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第1~2批)收录的抗烧伤后感染药有磺胺嘧啶银乳膏、林可霉素软膏、醋酸氯已定(洗必泰)涂膜或软膏。
1、磺胺嘧啶银乳膏(烧伤宁软膏):该药可抑制细胞的繁殖。能抑制大多数细胞的生长,尤其对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效果更好。同时银盐可凝固细菌蛋白,并可收敛创面,促进炎症的吸收,促进创面愈合、干燥和结痂。烧伤创面应用后不易感染,无黏液。该药适用于1~2度烧伤的继发感染。一般以1%乳膏涂敷,1~2日换药1次。
2、林可霉素(洁霉素、绿药膏):可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抑制细菌的生长。用于皮肤感染,如疖、痈、蜂窝组织炎或烧伤后感染等。外用以0.5%软膏剂涂敷患部,一日1~2次。制剂有绿药膏,每瓶10克。
3、氯已定(洗必泰):具有相当强的广谱抑菌或杀菌作用,低浓度时呈抑菌作用,高浓度时呈杀菌作用。用于肿疖、小面积烧伤、皮肤感染和脓疱疮,涂敷患部,一日1次。制剂有醋酸氯已定涂膜,用于1度烧烫伤,清洗创面后用药刷涂敷患部,干燥后形成无缝隙的薄膜,一日1次。
五、抗烧伤后感染药的应用原则
1、抗烧伤后感染药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药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对组织刺激性也越大。而浓度太低,接触时间太短又不能达到抑菌杀菌的目的。因此,要选取合适浓度的药物与充分的作用时间。抗感染药一般为外用,1~2日换药一次为好。
2、对一般较轻的感染者吃普通饮食即可,或给予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如肉汤、鱼汤、蒸鸡蛋等,对烧烫伤后感染发热病人应多饮水。
3、四肢部位发吸感染的应将患肢抬高,上肢者可用布带吊起。
4、磺胺嘧啶银乳膏用后偶见轻微的刺激性或过敏反应,在换药时可能有一过性疼痛,过敏多发生在用药后1日,皮疹多发生在用药后2~4日,应用后应注意观察。
以上就是关于烫伤要如何及时急救的详细介绍,如果你对遇到烫伤该如何正确急救等有关意外伤害急救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情缘阅读网烫伤急救方法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王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