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若是了解宁王之乱的前因后果,恐怕你不会觉得王阳明的冒险策略是万全之策。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心学大师的儒学大帅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对起兵的宁王集团,没有优势。那么,如果王阳明在这场看似豪赌的平叛战争中最早告负,让宁王一伙人成功占据安庆等地。宁王可能成为成祖皇帝朱棣之后,第二个谋逆得手的藩王吗?
明王朝对宁王之乱绝非毫无准备
1519年的宁王之乱,表面上被迅速扑灭,且影响力非常有限。但在明朝独有的藩王管理体系下,宁王朱宸濠的异军突起,绝非是拍脑门的即兴之作。在此次叛乱前,宁王在江西当地曾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通过出色的政治手腕,与当时的朝廷上下打的火热。
中国历史上唯一起兵某乱成功的藩王朱棣
由于明初的燕王朱棣从自己藩王的位置上起兵谋逆,将自己扶上了帝位,所以从他开始的历代明朝皇帝都对散落各地的藩王严加管理、打压。宁王朱宸濠的太爷爷,也就是明初的第一代宁王便在自己的位于东北部边陲的封地大宁被朱棣强制安排到了江西的南昌就封。曾经守卫精锐骑兵的第一代宁王就此醉心于文学、宗教和艺术。他之后的历代王爷们都被明朝政府限制,不被允许离开自己的封地,不得干涉地方事务。就连太祖皇帝给予藩王们应有的卫队,也被裁撤到最低限度,并且在实际上扮演了藩王看守的职责。
宁王朱宸濠的父亲朱觐钧便以巧取豪夺而闻名江西当地,并且利用自己的宗室身份与榨取的财富,干涉和参与政治,诬告与弹劾朝廷中与自己有过节的要员,名声极差。到了第四代宁王朱宸濠继位时,这样的情况有增无减,空有财富与一身力气的宁王更是觉得自己不应该屈居地方藩王之位。这一想法也随着当时的正德皇帝的不得人心与朝廷上下弥漫的腐化低效之气一起,进一步扩大了这位藩王的野心,给了他施展拳脚的机会。
他先是在1507年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根据他为自己制定的小目标,贿赂了当时深得正德皇帝宠爱的宦官刘瑾。通过这一运作,他获得了南朝当地一处渔税官署的控制权,扩张了自己手里的财富来源。又用二万金银买通这位大太监,奏请朝廷把南昌左卫改成了自己的护卫,这样他便有了自己手里的正规部队。虽然刘瑾在三年后的1510年失势,这支规模达数千人的正规军被收走,宁王还是利用自己在朝廷内外收买的大臣们帮助自己运作,在1514年又拿回了这支地方军的控制权。他还从江湖好汉与强盗团伙中招募人手。这些人依附于这位王爷之下,并在他的默许下鱼肉乡里,成为一时之害。朱宸濠此举也是为了将来的起兵大业,为自己积聚足够的人力,并以此将南昌当地变成了自己的独立小王国。
虽然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当时明朝制度的大逆不道之举,但宁王用手里的财富先后收买了皇帝身边的伶人臧贤,朝中掌权的钱宁、张锐、张雄等重臣,连连当朝首辅杨廷和也收了他的好处,不再过问此事。朝中有大学士费宏实在看不下去,上奏揭发宁王的行为,也被宁王用钱财与朝中各大臣联手整垮。
《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个最为著名的宁王形象
接着,深知人才重要性的宁王再次打破了明代对藩王附上幕僚的等级限制,以钱财等手段为自己招募来了前朝中二品大员李士实,以才闻名的举人刘养正,并胁迫利诱了不少江西地方官员加入自己的集团。连附近卫所的指挥官葛江也成为了他小集团的一份子。一直到起兵前,他的部众已经多达6万人之多,并打造了大小各类战船数百艘。甚至从不明渠道内,获得了刚刚传入东南亚地区不久的西洋弗朗机式火炮。相比之下,江南各地的明军都缺乏必要的准备。
装备弗朗机的明朝战船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优势并不明显
到了1519年,由于北京朝廷上的宦官与文官争斗,宁王与几位朝臣之间的勾当被人揭发出来。正德皇帝与一些大臣们决定彻底消除宁王手里的那点兵权。一不做二不休的朱宸濠于是抢先一步,宣布叛乱。随即出动几乎全部力量,以几百艘战船机动,从南昌出发攻克了长江中下游的要地九江。接着全军顺江而下,杀向安庆,并准备进一步攻克南京。
宁王舰队主力楼船(模型)
此时正准备前往福建的王阳明得到消息,在朝廷命令还没有下达的时候便赶往江西吉安,从当地人中招募了一些义兵,并且向宁王大本营所在的南昌发出檄文。虽然此前的他刚刚在广西等地的平叛作战中展露头脚,但对手都是地方盗匪与起义农民,而手里的部队都是正规官军。所以王阳明在实际上的军事指挥经验上并不比朱宸濠及手下一班人高出来多少。但通过广西平叛作战中一系列分化瓦解之策与佯装撤退计谋的成功,王阳明还是决心将这类虚张声势的打法搬到江西。
同时,在广西平叛时竖立起来的名声也帮助他成功的从江西南部、两广和湖南等地要来了足足8万军队。
这时有人劝王阳明迅速帅军北上支援安庆。但王阳明深知自己并不以正面指挥作战而见长,即便是面对朱宸濠也有点底气不足。顺着过去平叛作战的经验,他决定直捣叛军的后方大本营南昌城。由于南昌城内兵力不足,也没有想到朝廷会以重兵直接攻打这里,因而在松懈中很快便被王阳明的部队攻占。王阳明以南昌城为基地,坐等宁王军队的反扑,并期望朝廷的援军迅速从北方赶到。但如果宁王并不为这一失误所动,继续强攻安庆和南京,王阳明的这部围魏救赵就没有多少意义。毕竟相对南昌,大明朝南方政治中心的南京拥有更多可供继续起兵的资源,并在政治号召力上超过了首都北京之外的大部分城市。而安庆作为一个地方小城,仅有数千人的守城部队,被6万大军包围攻打半月,已经渐渐不支。倘若宁王决策更为果断,继续东进,那么日后太平天国起义时,官军攻克叛军旧地却顾此失彼,丢失东南半壁精华的情况就可能提前出现了。
保留至今的安庆城墙
由于明朝长期实行效率低下的卫所兵制,使得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在开国后便步入了持续下降通道。虽然有明成祖与被蒙古人俘虏过的明英宗先后对军事制度,尤其是委以重任的中央直属部队--京军,进行了一系列加强措施。但在整个腐化堕落的低效体系影响下,这些努力都很快不了了之。
宁王之乱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一贯喜欢舞刀弄枪的正德皇帝也决定御驾亲征。但他手里的精锐京军在多年来一直饱受缺额、缺饷、缺武器且训练不足的困扰,战斗力也并不算强。在宁王之乱前的两年,明武宗就在1517年的所谓“应州大捷”中亲自领兵作战。结果庞大的明军面对数量有限的蒙古对手,战果寥寥,只能自行宣布大捷。
明朝古画上的骑兵部队
所以即便王阳明等到了正德皇帝亲自率领的大军,也未必能与已经占据安庆的宁王集团立即分出胜负。何况,历史上正德皇帝从集合部队到开始行军,行动并不迅速。后来等到王阳明大获全胜并俘虏宁王本人后,才姗姗来迟。因而,若是王阳明没有吸引来对手的反扑,那么这场战争真可能朝着持久战的方向发展。宁王朱宸濠大可以丢下南昌,派人守住九江,在拿下安庆后直捣南京。
正德皇帝
虽然南京的城墙高耸,防御面积非常大,却也因此需要更多善战的部队来保守城防。但日久承平的明朝南方部队大都不具备这样大硬仗的能力,而漫长的防线也势必让南京城比一个小小的安庆要难以防守的多。这也是历史上的南京大都在外敌面前选择开城投降的原因之一。
宁王叛军终究还是欠缺太多
当然,即便以上这些假设全部成立,宁王朱宸濠也很难在控制安庆和南京后继续有所作为。
偌大的南京城是所有防御者的噩梦
虽然南京作为明朝在江南地区的第二首都,本身却不是一个大量出产资源和兵源的地方。一旦叛军入驻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必定需要分兵把守一系列要地,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兵力优势。历史上的太平天国也在攻克南京后一直面临清军江南与江北两个大营的钳制。宁王手里拼凑的临时部队,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到对类似形式的突破。
对峙一旦形成,不但王阳明在南昌的部队可以顺江追来,南下的正德皇帝也可以在江北威胁叛军并不稳固的地盘。这些压力足以迫使后者无力出兵属于当时全国经济中心的苏南、浙北地区。
同时,也因为手头的人才有限、能力不足,朱宸濠能否稳固已经夺下的地区也是一个问题。他手中的真正主力部队不过是几千人的江西内地卫所兵,基本没有对内对外作战经验。而明军虽然整体战斗力低下,依然可以从北方边境上抽调相对较强的边军南下。因而,朱宸濠的部队很难在持久战中坚持下去。作为叛军中绝大部分的土匪和流氓则会对当地经济和居民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北方边境上的明朝边军远比内地卫所兵要善战
好在历史上的宁王之乱并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在得知南昌失守后,全军除了少部分人坚守九江外,都回师老巢来救。在发现无法对付兵力更多,且都是正规军组成的王阳明部后,他们选择以连环船的方式固守自保。宁王还为此散尽家财,笼络动摇的军心。但在8月20日这天,王阳明让官军利用风向与潮汐,释放了火船攻击宁王手里已经动弹不得的舰队。宁王集团全军大溃,战死和淹死的人多达三万多,宁王本人亦被俘虏。
楼船与连环船在面对火攻时无能为力
经此一役,大明王朝再未有过不自量力的藩王举兵谋反。王阳明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里罕见的常胜将军,却不想在死后多年,以一个心学大师的形象重新被今天的人所热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