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六一儿童节了,让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当然是我的外孙子,在我们家六一节是属于他的节日。我和老伴儿早就开始计划了,买什么样的礼物;吃什么样的饭;参加活动穿什么样的衣服;带什么样的小食品;这些东西到什么地方去买,什么时间必须要买回来。如此等等。
我想到的另一个人是我的母亲,母亲已经80多岁了,她不过儿童节,她也从来没过过儿童节。她的童年是在山东一个农村度过的,可以肯定她连“三毛”那样的儿童节都没有过,因为在中国的农村,在那个年月小孩子还没有一个自己的节日。我之所以想到没有过过儿童节的母亲,是因为我曾经过过儿童节。尽管我忘记了很多个儿童节是怎么度过的,但是我记得这样的一个儿童节。
我小时候的儿童节就像当年的所有节日一样,尽管实质内容很贫乏,但是就像国庆节要有阅兵式一样,形式上一定要热烈。儿童节的时候,学校会对学生提出一些,现在看来太无所谓的,而在当年也让家长们为难的要求。
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男同学都要穿北京蓝的短裤,白色的西式短袖衬衣。按照当时的人均收入情况,这样的要求已经很奢侈了,大概是学校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要求的并不严格,只是说如果实在弄不到就不要参加活动了。我没有学校要求的那种衣服,母亲便按照当时流行的方法,到曾经有过小学生的家里去借,走了几家都没有借到,我非常沮丧,不得不放弃了参加学校活动的想法。母亲却没有放弃,她对我说:“妈明天一定让你穿着新衣服去学校!”
要知道当年做一套这样的新衣服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钱、布票都不富裕,就算是能够把布买来,可是距离明天只有一夜的时间呀!在没有缝纫机的情况下,母亲不睡觉能不能做成衣服都值得怀疑。
对母亲的承诺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可是,不知道母亲用了什么法术,第二天早晨,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枕头边竟然真的就摆着学校要求的那样的衣服。我高高兴兴的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却丝毫没有注意到母亲熬红的眼睛和疲惫的容颜,只看见了当母亲看见我穿上衣服时那欣慰的笑容。在母亲膝下的日子里,那样的笑容我看见过多次,我却很少体会到笑容背后,母亲所付出的辛苦。
如今不过儿童节久矣,却想起了母亲的欣慰的笑容,不知道外孙子能不能体会到这一点。我祝外孙子儿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