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2020年12月30日01:25:32
APP永久免费入口
精准扶贫是为了实现社会共同发展的措施,下面是情缘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月××日上午,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基层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组成调研组,就县人民政府20**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昂拉乡措加村实地查看了文化旅游扶贫项目昂拉赛康寺维修和“农家乐”改造情况,并与部分项目实施户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县扶贫局负责人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年初县政府和州扶贫开发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共投入扶贫资金241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藏区扶贫产业发展、旅游扶贫产业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整村推进项目。该项目投资700万元。其中包括:1.投资301.6万元的4乡(镇)12村牛羊养殖及商铺购置项目。2.投资200万元的坎布拉镇尖藏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3.投资198.4万元的昂拉乡尖巴昂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

(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662万元,对7乡2镇浅脑山区生态及地质灾害区263户119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

(三)旅游扶贫项目。一是投资200万元,实施了坎布拉旅游景区3村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发展商铺购置项目。二是投资180万元,实施了昂拉乡措加村老景点改造项目,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正在准备验收。

(四)尖扎滩乡滩上四村产业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尖扎滩乡建设萨尕尼哈农贸市场一座。

(五)创业、资助项目。1.投资76万元,开展以烹饪技术、民族歌舞演艺、泥瓦工等专业的劳动技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2.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3.投资60万元,对贫困大中专毕业生给予贴息贷款,鼓励创业。

(六)工作措施得力。一是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市场行情,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科学编制方案。提高了项目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做到了项目建设的公开、公正、公平,使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较大。近些年,随着省、州、县农牧区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有脱贫条件的村庄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目前需要扶贫的对象所处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加之个人无一技之长或“等、靠、要”思想严重,实现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牧区扶贫工作涉及农牧、民政、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工作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差距甚大,这就导致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出现信息不畅和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尚需加强。由于精准扶贫的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势必难以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三、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要认真研究吃透中央和省上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精神。一是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在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做好我县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加强各部门联动,加大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乡村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等建设,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三是要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源,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扶贫工作现状,搭建信息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在精准扶贫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把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有机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把精准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起来,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推进连片困难乡、村的发展。

(三)要继续加大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为确定“四个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做到“六个精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xx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发源地。5月22日至23日,我采取到田间地头察看现场、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方式,到花垣县作了两天的调查。联想20年前到花垣县作扶贫调研的情景,感到“精准扶贫”号准了“脉”,看准了“病”,开对了“方”,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一、20年扶贫,老百姓最大收获是自信

花垣距离省城450公里,是湖南最偏远的县之一。20年前,从长沙到花垣要走一天半时间。仅翻越矮寨盘山公路就要花1个多小时。湘西民谣:“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这次到花垣全程高速公路,只花了半天时间。投资13.5亿元修建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全长1073米,工程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真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花垣县的同志介绍,全县所有乡镇和99.7%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能力。

人穷颜色低。过去山区闭塞,老百姓见世面少,羞于见生人;因为穷,老百姓抬不起头,缺乏自信。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县城建了不少高楼,农村盖了不少新房。从基层干部到普通群众,讲到农村的变化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十八洞村,年逾七十的娭毑龙德成,挽着我们的手就往家里带,谈起习总书记到她家里考察的情形,一脸的幸福。村支部书记龚海华介绍,村集体和村民入股600万元,与花垣苗汉子果业公司在二道乡流转土地1000亩,共同开发精品猕猴桃,进入丰果期后,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级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在麻栗场镇立新村,村支部书记吴进文讲,全村种养大户30户,养乳鸽、土鸡、土鸭都在万羽以上,还种了杜仲、烟叶、百合等多种经济作物,村人均年收入7193元。在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发言之踊跃,思路之清晰,精神状态之好,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县委书记罗明告诉我,同20年前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五番,财政总收入翻了五点四番,居民存款余额翻了七点三番,县城扩大了2.2倍,老百姓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倍,60%的农民盖了楼房,2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屋里头,房前屋后绿山头,精准扶贫有奔头。”花垣的老百姓找回了自信。

二、关键是政策要“滴灌”到根部

花垣扶贫成绩巨大,但深入分析贫困人口的现实状况,感到扶贫仍是一个大问题。花垣县还有162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6.3%;贫困人口仍有6.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3.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山旮旯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贫困村占2/3。这些地方山高坡陡,交通落后,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尤其是矿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空区达136处,有7个乡镇2478户农民需要整体实现生态移民。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讲:“扶贫政策是好,就是不能大水‘漫灌’,如果‘滴灌’到根部,脱贫更快,效果更好。”可见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深得人心、深入人心。

干部群众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还源于花垣县采取了“八个到村到户”的办法,即: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考核验收到村到户。为此,从去年开始全县下决心每年从县财政挤出1.5亿元,加上上级财政每年扶贫资金5000万元,连续6年支持“八个到村到户”。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精准识别方面,全县推广十八洞村“三榜三审九个不评”(“三榜”即群众申报公示征求意见“第一榜”,无异议后公示名单“第二榜”,最终确定公布名单“第三榜”;“三审”即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乡政府、县扶贫开发办三道审核程序;“九个不评”即明确有楼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评等“九个不评”标准)的经验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干部结对帮扶方面,162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6.2万名党员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建立了密切联系,制定了脱贫方案,落实了帮扶措施。产业发展扶持方面,立足花垣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全县扶持龙头企业100余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形成了14万亩优质稻基地、11万亩水果基地、12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9万头黄牛养殖基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在5个乡镇连片68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50.7亿元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多元,引进23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开发,流转土地5万多亩,3万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或获取租金收入。

“八个到村到户”让政策真正“滴灌”到了根部,照这样抓下去,花垣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三、好班子、好作风比什么都强

“班子强,领头羊;作风好,带着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薄,矛盾困难多,更要重视建设“扎硬寨、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乡镇“五小”设施建设,即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场所,为乡镇干部办了件实事、好事,对稳定基层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对极少数还没有“五小”设施的偏远乡镇,要给予财力支持,使之尽快完善;另一方面,对一些“五小”设施标准不高的困难乡镇,要加快改造提升,为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创造条件。

2.选准带头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次看的菖蒲塘村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水果专业村,去年全村水果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户2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95%的农户修了楼房,98%的农户实现了电器化,组组通公路,户户自来水。谈到村里的变化,老百姓众口一词,全靠村支部书记王安全这个村民的“主心骨”、致富的带头人。花垣县委组织部介绍,全县288个村,像王安全这种“能人当村官、村官做能人”的,大约占37%;28%的村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强,但缺乏致富本领;还有26%的村支书既缺能力又缺本领。花垣县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选拔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加强村支两委建设,下一步准备把致富能人作为村级带头人培养,这是一个好办法。扶贫先建班子。只有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才会出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新局面。

3.建好工作队。“村村有工作队,户户有干部帮”的帮扶格局在花垣县已经形成。在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龙秀林说:“和农民打交道,你得实打实,要带着感情、带着技术、带着效益帮助他们。”工作队就要这样,真扶贫、扶真贫。但有些驻村工作队还不是这样。有的下车伊始,一厢情愿,这里开荒种树,那里劈山修路,还有的强迫老百姓把“吊脚楼”改为砖瓦房,结果水系改变了,生态破坏了,习俗丢掉了,老百姓“被幸福”了。扶贫工作一定要顺应老百姓的幸福意愿,决不可盲目蛮干。因此,工作队不能滥竽充数,要挑选那些熟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

4.健全责任制。花垣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体系,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帮扶单位分管领导一个月入村指导一次,主要领导两个月入村调研一次,党员干部一季度入村帮扶一次。这些做法都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严格的考核验收机制,重点要考核验收到村到户,将考核验收结果作为帮扶单位绩效评价、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和晋职晋升的依据。同时,对帮扶不力的要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强督促,明确“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对工作不力的工作队员要及时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