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2020年07月22日01:18:04
APP永久免费入口
发布部门: 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淮府办〔2004〕136号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皖政(2003)5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皖政办(2004)13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淮南市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十月八日
淮南市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市是全省主要产棉地区之一,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近6万亩,加工能力4万吨。在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中,从事棉花产业的有1家,各类棉花专业社18家,2002年产量为8750吨,居全省第6位。我市的土壤、气候适宜种棉,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继续看好,用棉量逐年增加,为棉花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已形成沿茨淮新河的凤台、潘集十九个乡镇和舜耕山南部区域的三和、孔店、杨公、史院、孙庙、孤堆、曹庵7个乡镇的两大棉区,适宜种植面积近15万亩。植棉比价效应高,2003年我市粮棉比价达到1:4.5,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目前,我市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我市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8-10万亩,总产2.5万吨,总产值1.3亿元左右,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2万亩,亩产650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超亿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带动种棉农户由2万户增加到4万户,来自主导产业的人均收入由816元增加到1200元。
(二)区域布局与基地建设
将大通区的孔店乡,田家庵区的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谢家集的杨公镇、孙庙乡、孤堆回族乡与潘集区的潘集镇、贺疃乡,凤台县的大兴集乡、古店乡、尚塘乡、新集镇、岳张集镇、关店乡、丁集乡规划为我市一北一南两大棉花产区。
1、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
该区域包括潘集区的潘集镇、贺疃乡和凤台县的大兴集、古店、尚塘、关店、丁集乡和新集、岳张集镇,重点建设规模较大的大兴集乡、尚塘乡、新集镇、贺疃乡棉区。该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
主攻方向: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发展目标:每年发展优质棉0.1—0.3万亩,到2007年发展优质棉0.9万亩,产量2925吨,平均亩产650斤/亩,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以上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2、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
该区域包括:三和乡、孔店乡、曹庵镇、杨公镇、孙庙乡、史院乡、孤堆回族乡2镇5乡棉区。耕作制度多数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以移栽棉为主,棉田布局相对集中,光热资源丰富,成熟度好。
主攻方向:加强棉田基本建设,推广瓜茬棉、油套棉种植,加强优质棉育种,提高规模栽培模式,分期引进高品质棉种。
发展目标:每年发展优质棉1000亩至4000亩,到2007年发展优质棉1.1万亩,产量2750吨,单产500斤/亩以上,该区以生产中短(粗)棉花为主,建立纺50支纱以上和20支纱以下的原料生产基地。
(三)龙头企业建设
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批高起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淮南市棉花流通业协会为支柱,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具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群,在条件成熟时,组建淮南市棉花企业集团。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亿元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1—2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充分利用现有储备、中转仓储设施,筹建区域性的棉花交易市场,广泛吸纳市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成员为交易市场股东。力争到2007年初步建成交易设施全、辐射力强、规模效益好的淮南市棉花交易市场。
三、年度计划与目标
2003年,组织制定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做好规划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4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1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区,发展优质专用棉1000亩。
2005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2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发展优质专用棉3000亩。
2006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3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发展优质专用棉3000亩。开始着手组建交易平台,购置相关设备,建设信息网络,培训相关人员,培育1个产值或销售额上亿元的棉花加工经营企业。
2007年,沿茨淮新河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3000亩,沿舜耕山南部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4000亩,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善棉花交易市场,广泛吸纳会员,扩大影响,增强辐射力,培育12个产值或销售额超亿元的棉花加工经营企业,初步形成区域性的交易市场框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由市供销社牵头,负责县区的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各县区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合本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在棉区围绕一熟二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铺膜、抗旱节水、促早熟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现优质高产。
(三)筹建市棉花行业协会
筹建市棉花行业协会,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其技改和奖励资金的安排,督促检查资金、项目的落实。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棉农增收。
(四)规范棉花市场秩序。
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取得经营资格而擅自收购、加工棉花的企业及擅自设立的棉花现货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混等混级等违法行为;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轧花机和土打包机,一经发现,坚决封存销毁。
附件:淮南市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分解表(2003—2007年)
牵头单位发展目标总产值基地规模重点龙头企业重点区域颁布年度任务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市供销社
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2.5万吨,发展优质棉2万亩,单产15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亿元的龙头企业2户,带动农户由2万户增加到4万户,来自棉花产业的收入由860元增加到1200元1.3亿元优质专用棉2万亩凤台县棉花行业协会
淮南市棉麻总公司
淮南市丰银棉业公司
沿茨淮新河棉区:大兴集乡、古店乡、尚塘乡、关店乡、丁集乡、新集镇、岳张集镇、潘集镇、贺疃乡
沿舜耕山南部棉区:三和乡、孔店乡、曹庵镇、史院乡、杨公镇、孙庙乡、孤堆集回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