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哥窑的身世之谜,“金丝铁线”之迷

2021年05月12日10:12:00
APP永久免费入口

 

  中国瓷器一般都是以窑口所在的地名而命名,如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的汝窑、河南禹县(宋时属钧州)的钧窑、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的定窑。而哥窑这个名字却让人一开始感觉摸不到头脑。哥窑之名,在宋代文献中未能查到,最早关于哥窑的记载是元代孔齐的《静斋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解释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

 '千古哥窑的身世之谜,“金丝铁线”之迷'

 另一种说法是,哥窑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时,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窑的形制,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官窑,因为是学着哥哥的样子建造的窑,所以被叫做哥哥窑。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道: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今亦少有。意思是说哥哥窑的瓷器,是南宋哥哥窑生产出来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开有浓淡不一的纹片,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史料记载,宋高宗曾袭故京遗制,设窑于内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风格烧造御用瓷器,民间就形象地把这种具有汴京官窑风格的窑称为哥哥窑。

 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章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哥窑和龙泉窑都在今天的浙江龙泉县,南宋时有兄弟两个人,老大叫章生一,老二叫章生二,各主一窑烧造,哥哥烧的叫哥窑,弟弟烧的叫龙泉窑。这是嘉靖时期的说法。

  一见难忘 金丝铁线之谜

  金丝铁线实际上是陶瓷烧造中的一种缺陷美。在烧造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出窑以后,釉就会开裂。哥窑能够呈现金丝铁线,原因就是开片时间长。当它出窑冷却以后,过去直接放入炭黑水,现在直接放进墨汁里,拿出来以后,瓷器就形成大块的黑开片,非常清晰。很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长了,气体进去以后,会氧化成黄色。金丝铁线因此而形成,它是时间造成的。

  金丝铁线的说法,并不是很久远的事,到了清代才有这样一说。《处州府志》中载: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世。 当时对哥窑的记载说它这种细小的开片冠绝当世。哥窑的工艺,已经由原来的无法控制,到能够主动控制,这个过程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观的追求。

  关于哥窑的开片,还有很多传说。有一说是章生一、章生二兄弟造青瓷,各有成就。哥哥忠厚,瓷器卖得好,弟弟顿生妒意,就抓了一把黏土搁在釉缸里,这样开窑后就会使釉面开裂。本来开裂了是个缺陷,没想到被推到极高的地位,反而卖得更好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弟弟在开窑前往里泼水,使釉面炸裂。这些实际都是一些外行的说法。外行不知道烧造的工艺,这个工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哥窑的这种缺陷,被文人赋予一种美的追求,叫缺陷美。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我们所说的这种非常态的、病态的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哥窑就在这样一个地位中诞生了。

  如出一辙 官哥难辨之谜

  明代《遵生八笺》中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下之。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明代古人也没把官窑与哥窑两器分开。哥窑有开片,官窑也有开片;哥窑有紫口铁足,官窑也有紫口铁足。那么有没有可能它们是一种东西呢?有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南方的吴语发音中,官、哥不分,北方人听起来都一样。北方人听起来就是哥窑。所以有人认为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瓷,就是宋代的官窑,因为南北方语言上的误差,被人为地分成官、哥两种窑口。

  第二个疑问:有学者认为,哥窑不创烧于宋,而创烧于元,只是仿宋官而已。换句话说,他认为哥窑是元代人仿宋代人的瓷器。这种说法的证据是元末孔奇的《静斋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器,不可不细辨也。乙未冬,指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在杭州的市场上买了一个香鼎,是哥哥洞窑的。看着挺新,但又觉得像旧的,看到的人很疑惑。正好碰到一个老人叫王德翁,他说最近哥哥窑烧得特别像古官窑,得仔细看,好好辨别。

  那么,从这段记载中,孔奇认为哥窑是元代晚期出现的仿品。笔者不这样认为,笔者认为哥窑还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是造型。我们能看到的哥窑跟官窑的造型,没有大的区别。没有看到一种极特殊造型的哥窑,超过历史的局限。没有一件元代造型特征的哥窑,存世的哥窑都跟宋代的造型一致。

  第二是釉色。哥窑的釉色不符合元代人的审美观。元人尚白、尚蓝,对官窑、哥窑这种青瓷不感兴趣。

  第三是背景。元人喜欢金戈铁马、驰骋千里的感觉,并不喜欢宋人小桥流水的感觉。从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判断,我觉得元代复制宋代的瓷器,可能性非常小。

  价值连城 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