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号,我去中央音乐学院进行音乐教师等级认证的培训,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和学到的东西特别多。使我认识到以前不曾想过的儿童心理问题,知道了声乐里面什么才是最好的,最美的声音和正确的发声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真正的声乐艺术是应该怎么去欣赏。
9号上午,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周海宏教授给我们讲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析解。首先周教授讲的是现在孩子从小在学习钢琴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开头周教授就问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高压电线是不能摸的。这个常识人人都知道,但是现在社会上却有许多的家长都在孩子的学琴问题上变得分不清对错了。其实现在社会上、家庭中都一致认同于孩子只要学习钢琴,那就要靠严厉和打骂,甚至于许多的老师或者说是音乐老师甚至钢琴老师也这么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好。因为这种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认识却造成了许许多多孩子的悲剧,许许多多孩子不快乐的童年,乃至对整个人生都留下了伤害。
首先周老师讲到:孩子为什么要学琴?
我也对这个问题有很大的疑问。试问有多少的孩子学习钢琴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和喜欢?周老师首先分析人的心理。那就是每个人的行为形成之前是由需要和目标产生的。而孩子学习钢琴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和有远大的目标吗?没有,他们还小,他们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关爱,小伙伴的友爱和一段快乐的童年。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学琴?家长都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双手的协调性等等等等........但是孩子由于钢琴的练习曲弹得不好,指法不对,不愿意练琴便受到父母的责骂、强迫。再面对老师的时候胆怯,不敢弹。时间久了恶性循环,难道就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了?孩子每天都在不情愿的气氛中弹琴就为了完成每天2个小时的练琴任务,机械的拨动手指,难道就陶冶情操了?而双手的配合协调问题,并不是只有钢琴可以锻炼孩子的双手协调,现在孩子的益智类玩具特别的多,锻炼孩子双手协调的也特别多,不只有钢琴可以。
而有的家庭中,自从孩子开始学习钢琴,就变得对孩子特别的严格,只要不练,或者练不好,就没有好脸色了,只要练得好了全家人都高兴了。所以许多孩子都认为自从我开始学琴了爸爸妈妈就都不爱我了。而孩子有时就会为了能博取父母的一笑而克制自己想要去玩的心态去练琴。孩子是多么的可怜,那么小就没有了自由,还需要用牺牲掉自己的快乐来博取父母对自己的微笑。因为他们需要关爱。这还是比较好的例子。有的孩子不愿意弹就是不愿意弹,然后父母就严厉相向,孩子就只能用反抗、反感、非常不情愿的心态去练琴。而这种抑郁的情绪状态持续久了就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全面的影响。所以那样做并没有给孩子带来一点好处,反而带来许多反向的不正确的思想。
为什么孩子特别不愿意练琴?因为刚开始学习钢琴都要练习拜尔、车尔尼还有哈农。枯燥无味的练习曲一练就要练两个小时,一直练一直练,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成人也有许多受不了的。再加上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最后把最初的一点兴趣也给磨灭了。
怎样让孩子尽量可以愉快的学琴?
1、首先让孩子喜欢钢琴优美的旋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听到或看到美的大家都喜欢,因为审美需要。而审美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性需要。孩子也一样,所以给孩子的作品一定要是孩子喜欢的。同样是锻炼一个指法的可以多拿出几首让孩子选择,这样他就更愿意去弹,如果这个指法的没有孩子喜欢的,没关系,那就不练了跳过去选择别的,总有孩子喜欢的。这时家长或者是老师就要问了,那那个指法不练怎么行呢?可是又为什么不行呢?就会有人说那就不专业了。那又为什么要让孩子那么专业呢?学琴的最根本是什么?陶冶情操、培养自信心.....让孩子做不情愿的事情就能达到目的吗?no.恰恰相反。周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带他的孩子去上钢琴课,上完一节课之后,家长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您看我们孩子还能上去吗?而那位本不怎么幽默的老师回了家长一句很幽默的话:你想让你的孩子上哪去?这就是许多家长的问题,好像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就是让孩子成为郎朗,成为李云迪的,如果成不了还不如不学呢。为什么家长不只是抱着让孩子可以开心,可以快乐单纯的思想来学习钢琴呢?周老师又举例子每个职业都是有金字塔结构的,比如说中国政治有xx,下面就是中央的各个领导人,再往下是人大常委,然后是省长还有市长、县长、无数个公务员。难道成不了xx那就都不要再学习了吗?还有中国体育界有刘翔、姚明,再往下是国家体育局教练,全国体育局教练,然后是全国体育局的学员,再然后各个大学体育老师,中小学体育老师,再然后就是全国上上下下热爱体育的几亿国民。难道成不了刘翔成不了姚明那就大家都不要锻炼身体了吗?而音乐呢?为什么在全国人民的眼睛里如果成不了大歌唱家,成不了明星那就不要学习音乐了呢?为什么音乐就不能成为每个人都喜欢的都热爱的一门艺术呢?所以周老师说了一句让我震撼非常大的一句话:为什么中国从事音乐教育30年,竟没有培养出一代热爱音乐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