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心得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20年11月20日21:31:08
APP永久免费入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10月24日,市委宣传部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来自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法制办、德州学院等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到会畅谈学习心得和体会。座谈会上,与会者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热烈探讨和交流。对四中全会亮点进行了解读,就如何细化落实全会精神展开了探讨。下面摘登部分与会人员发言(以发言先后为序)。

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的战略抉择。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宣传部门肩负着宣传和组织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任务,尤其要学习在前、领会在先,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的总体部署上来。要综合运用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文化宣传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全会精神进行系统宣传。要把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坚决贯彻落实,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学习全会精神、建设幸福德州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子华

依法治国的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对推进依法治国的全面部署。法治既包括立法,也包括法律的实施和监督,全会确定的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和六大任务明确了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在宪法实施和监督、立法及立法程序、法律实施及监督、法治政府建设、司法公正、全民守法及保障人民权益、法治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20多项制度和机制,标志着依法治国将进入一个快车道。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又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对人民呼声和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具体来说,从全面深化改革角度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部署,在具体改革中,四中全会也对民主法制领域、司法体制领域等改革做了具体的安排,因此依法治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推进依法治国,又从法治角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保障。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上,依法治国本身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标志,没有依法治国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回应人民呼声和社会关切角度上,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还需完善,法律的实施和监督还不尽人意,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还有不小的意见,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依法治国水平的过程。四中全会从以上三方面都给予了明确的答案,是依法治国的全面部署。□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朱瑞山

法治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党的法治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法治中国建设路径非常清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体系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简单讲就是五个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体系彰显中国特色,从注重立法,健全法律体系,转变为更注重实施和落实,更注重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与法律体系的衔接,从制到治,从立法、执法、司法、保障到党内法规建设,各个治理主体统一于依法治国,统一于依宪治国,法治成为鲜活的政治实践;对一个国家而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尊重法治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法律制度。六大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六大任务是对五个体系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市法制办备案审查科科长梁化坤

发挥法治引领示范作用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德州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张庆华

长治久安的纲领性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全会的形式将法治作为主题。历史性的会议,通过了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必将发挥重大作用。有人说依法治国快进键已经按下。我们要加深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的总体认识:一是确立了一个总体目标,五个体系的总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体系是一个总体的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还包括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还包括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际上是将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具体化。通过这些体系的完善,中国将发生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民众生活的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改变的是社会运行的机制。二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具体性规定。规定了依法治国的具体内容,强化了党的领导对法治的领导,突出了人民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立法的参与权、法律实施中的监督权,获得司法公正对待,法律权威树立过程中的法律信仰的主体性地位。三是行政执法的公开、责任制度,使得政府权力的实施始终在法律的制约和民众的监督下。□德州学院思政部教研室主任、教授李霞

推进依法行政的战略部署

保证行政决策合法、科学、民主,减少决策风险,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尤其要注重抓住两个关键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五大必经程序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一是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标志是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的表达。二是专家论证。即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要邀请相关专家帮助论证和决策。三是风险评估。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要进行风险评估。四是合法性审查。即由作出决策的单位和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对决策内容作出是否合法的评判。五是集体讨论决定。第二个环节就是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实际上就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决策者都要对自身的决策负责任,不能随意作决策。只要你是错误的、违法的决策,你就永远也脱不了干系;不管你的岗位怎么变,不管过了多少年,最终你都要为这个错误的、违法的决策承担责任。□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时圣玉

开启了依法治国新征程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党的法规体系完善放在依法治国的语境里边,这是第一次。党的法规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体现的是对政党内部的约束,后者体现的是对社会或者国家范围内普通行为的约束。推进依法治国,从而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就是党的行为不能超越于宪法和法律。法律不仅要约束普通公民的行为,对党的行为也起到约束作用。这不仅体现出我们党的规则意识更加强烈,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党更加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丰满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两翼”。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治国理政不仅需要法治,同时也需要德治,二者在国家治理中各有侧重。德治从党的角度看,完善了党的思想建设,解决了队伍的信仰和价值观问题,从我们“八项规定”开始,一直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一直在通过德治解决信仰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德治体现了文化的视角,也符合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精神。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丰满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两翼”,不仅加强了我们的精神引领,同时也为社会发展确定了规则约束。二者的结合,使得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更加完善,也表明我们不会完全走西方法治的路径,而要积极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特色执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