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改革稳步推进,乡镇干部已经从过去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但乡镇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文秘部落,怎样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作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难--乡镇现行机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现行机制与乡镇干部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机构臃肿,财政给养人员过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要求配备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管地域大小,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每个上级机构和部门都要在乡一级找到自己的“脚”,结果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运行成本太高。以我县为例,我县是陕南一个落后的山区农业县,财政入不敷出,但每个乡镇吃“皇粮”的多则近百人,少则三四十,致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如我县银龙乡,该乡人口仅有6143人,但在编和不在编干部却多达71人;财政收入仅有30万元左右,而一年的支出却要80多万元。
2、财权、事权与职权失衡。税费改革前,乡镇就存在着财政收支缺口,但是由于当时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以通过税外收费,通过借债,通过寅收卯粮来勉强维持。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先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税费项目,乡镇可用财力一下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如我县XX年全县乡镇可用财力为796万元,而同期乡镇供给人员为854人,仅正常工资性支出就需700多万元。但绝大部分事权(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社会公共物品提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等)都需要乡镇承担,乡镇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比例失衡。而在财权与事权不相统一的情况下,乡镇的职权也逐渐萎缩,近年来乡镇的“七站八所”在行使职能时逐步走向独立,相关部门如国土、司法、统筹等十多个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与乡镇党委、政府形成“隔离层”,而这些单位所承担的责任,却依然在乡镇。权利不断上收,责任不断下放,乡镇财权、事权与职权的失衡,直接造成乡镇各项工作协调和开展困难,乡镇党委、政府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具备的行政职能不相匹配。
3、干部作风不够扎实。由于乡镇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导致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不能安心扎根基层,千方百计想“进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学习不主动、不深入,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吃不透、拿不准,工作方法简单;更有一少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求上进,敷衍了事,作风漂福
4、干部流通体制不够完善。乡镇干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平均年龄偏大,性别比例失调。干部进出不畅,难以有序流动,尽管,近年来我们对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和交流力度不断加大,但交流的主体是乡镇领导干部,而一般干部的交流难度很大,仍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乡镇工作,城郊乡镇的不愿交流到边远乡镇,本地干部不愿交流到外乡镇,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长期在一个乡镇工作,思想上有厌倦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我县池河镇113名干部中,在本乡镇工作XX年以上的有78人,占干部总数的69.1%。
5、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乡镇干部学知识、学技术大多靠自学,目前的培训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相应的干部培训配套机制也不完善,乡镇干部素质提高缓慢。据初步统计,乡镇干部中重管理的干部多,懂技术的干部少,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0%。
难--乡镇现行机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现行机制与乡镇干部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机构臃肿,财政给养人员过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要求配备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管地域大小,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每个上级机构和部门都要在乡一级找到自己的“脚”,结果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运行成本太高。以我县为例,我县是陕南一个落后的山区农业县,财政入不敷出,但每个乡镇吃“皇粮”的多则近百人,少则三四十,致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如我县银龙乡,该乡人口仅有6143人,但在编和不在编干部却多达71人;财政收入仅有30万元左右,而一年的支出却要80多万元。
2、财权、事权与职权失衡。税费改革前,乡镇就存在着财政收支缺口,但是由于当时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以通过税外收费,通过借债,通过寅收卯粮来勉强维持。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先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税费项目,乡镇可用财力一下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如我县XX年全县乡镇可用财力为796万元,而同期乡镇供给人员为854人,仅正常工资性支出就需700多万元。但绝大部分事权(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社会公共物品提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等)都需要乡镇承担,乡镇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比例失衡。而在财权与事权不相统一的情况下,乡镇的职权也逐渐萎缩,近年来乡镇的“七站八所”在行使职能时逐步走向独立,相关部门如国土、司法、统筹等十多个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与乡镇党委、政府形成“隔离层”,而这些单位所承担的责任,却依然在乡镇。权利不断上收,责任不断下放,乡镇财权、事权与职权的失衡,直接造成乡镇各项工作协调和开展困难,乡镇党委、政府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具备的行政职能不相匹配。
3、干部作风不够扎实。由于乡镇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导致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不能安心扎根基层,千方百计想“进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学习不主动、不深入,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吃不透、拿不准,工作方法简单;更有一少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求上进,敷衍了事,作风漂福
4、干部流通体制不够完善。乡镇干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平均年龄偏大,性别比例失调。干部进出不畅,难以有序流动,尽管,近年来我们对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和交流力度不断加大,但交流的主体是乡镇领导干部,而一般干部的交流难度很大,仍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乡镇工作,城郊乡镇的不愿交流到边远乡镇,本地干部不愿交流到外乡镇,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长期在一个乡镇工作,思想上有厌倦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我县池河镇113名干部中,在本乡镇工作XX年以上的有78人,占干部总数的69.1%。
5、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乡镇干部学知识、学技术大多靠自学,目前的培训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相应的干部培训配套机制也不完善,乡镇干部素质提高缓慢。据初步统计,乡镇干部中重管理的干部多,懂技术的干部少,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