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0年12月15日22:20:20
APP永久免费入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三门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最近,县委政研室会同县农办对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项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载体。通过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实。“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的资金扶持是欠发达县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还要争取其它渠道的帮助,形成全社会共建的局面),但上级的资金支持多是跟着项目走。因此通过项目建设,能够有效地争取支农资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难事。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能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标量化,有利于通过项目效绩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一些软指标进行了项目化,使其督有主体、查有内容、考有依据,并让农民群众看到新成效,感受到新气象。

(二)使新农村建设任务更加明确。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目标。但长期以来,上级政府的政策有很强的城市偏向,公共投资的重点是城市,而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多少公共财政雨露的滋润。这也就导致我县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逐步拉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各种资源开始重新转向农村(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村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经过长期自由化发展的旧农村要回到有规划发展的新农村上来,自然地,建设“摊子”铺得就很大,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抓就成。这就启示我们,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要合理分解目标、确定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向前推进。通过项目建设,能使建设新农村的宏大目标变成一项项具体的行动,也能使我们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轻重缓急,进行分步实施,明确当前和长远的建设任务,做到相互衔接、有机统一。

(三)使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农民最讲实际也最讲实惠,只有通过摸得见的工程、看得见的成效,才能激发他们巨大的创建热情。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大而化之,搞形式主义,必须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扎实实地从实事做起,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真正的 “德政工程”。通过项目,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比如,小雄镇蜍下村“年内建成5座公厕”,“年内实现200米通村道路硬化”、“3年内解决老年公寓建设”等,使农民有一个具体可期的愿景去追求,为新农村工作集聚了人心,赢得了民心。同时,项目筛选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广泛征求、农民自愿、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选择适宜的项目和他们理解认同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更有利于发挥其主体地位,自觉地为新农村建设投工投劳。

二、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小雄镇地处县城东南,濒临浦坝港,下辖29个行政村,全镇面积63.5平方公里,总人口2.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域山林面积5.21万亩,水田面积0.81万亩,耕地面积1.44万亩,旱地果园0.59万亩,滩涂1200亩。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村民大部分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年人均纯收入仅305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796元。广大农民想富盼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迫切。全镇干部群众立足镇情,统一认识,在项目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一)深入调研,精心策划,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建立项目库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小雄镇积极借鉴“项目推进年”活动成功经验,树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化管理理念,结合上级有关政策资源,重视项目的策划和细化工作。做法上,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与上下互动转变,由主要为争取上级资金向落实工作目标转变。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项目的排查、筛选和论证。小雄镇按照“群众需求定项目”的工作思路,向29个行政村下发了《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拟建项目调查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上门征询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集众人智慧,排摸梳理出本村拟办实事,明确项目目标要求、具体措施、实施时间、投资概算和资金渠道,并落实项目相应责任人。进一步发挥所驻村工作指导员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思路比较开阔的优势,指导帮助村里解决项目编制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切实增强驻村指导员业务水平,镇里还先后5次邀请了相关部门科室的业务骨干,对全镇40个驻村指导员及驻村干部,就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和编制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使指导员指导水准有了新提高,使各村在项目安排上与新农村建设方向、上级政策与资金投向对口衔接。如岙底村在项目初排中,光整治村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就达200多万元,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2万元,许多村干部把希望寄托在上级的资金补助上,在这样情况下建设整治村难度可想而知。该村指导员朱汉利到任后通过对项目工程量、相关费率等重新论证和精心预算,最后缩减了资金50多万元,并在来源渠道上提出了四条解决措施:一是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争取上级资金补助;二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人均捐资300元;三是立足本村优势,发展长毛兔和茶叶产业;四是动员在外经商致富能人资助家乡新农村建设。以此进一步增强了整治村项目的可行性,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同时,镇里在汇集各村上报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等4大类58个小项进行逐一细化,组织专门人员将上报项目进行再次审核和论证,对那些百姓共同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个村无法解决的而又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筛选进《小雄镇镇级项目库》。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年内、届内和“十一五”期间各村新农村重点建设项目,制订《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让各村明确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小雄镇各村初步确定的项目共678个,计划总投资5019万元,其中产业项目91个,投资2164万元;新村建设项目134个,投资2658万元;列入今年开始实施的项目共435个,投资1428万元。列入镇级项目45个,其中产业项目16个,新村建设项目8个,年内实施项目26个(其中年内需要完成的项目7个)。同时,积极抓住部门、企业结对帮建11个重点村的机遇,进一步做好与对口部门、帮建单位和企业的衔接和沟通,争取上级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加强宣传,深化认识,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综合工程。只有科学、全面地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实质,才能使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更好地体现“20字目标”。小雄镇党委政府从干部群众对新农村的认识实际出发,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项目建设就是政府行为”的思维模式,整合各种宣教资源,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意义、内容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营造人人关心项目建设、支持项目建设的“大合唱”,真正让老百姓认识到新农村项目建设得益的主体是群众,是建设自己家园的善举,从而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充分利用第 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组织村干部参观学习示范村建设经验,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新农村项目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民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小雄镇各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设新农村难度可想而知,但没钱办事,并不(本文摘至:情缘阅读网)意味着无事可办。该镇积极立足现状,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努力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项目建设层次上,结合各村建设现状、经济实力、资源优势,将全镇项目分为基础性项目、提高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对于基础性项目,重点要解决群众目前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三清四改”、农业设施等基础项目。对于条件较好的村,鼓励其建设提高性项目,促进新农村建设标准向更高层次发展。如茂林村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已达到整治村要求,今年该村又通过安排建设市级一类基层文化俱乐部、休闲健身绿地、四级通村主干公路等提高性项目,向示范村方向靠拢。同时,结合各村实际,注重项目的开发工作,培育农村新特色,凸现农村新亮点。如塔坑村在

柑桔种植规模和技术上做文章,争创兴津柑桔品牌;胡家峙村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扩大茶叶种植基地;岙底村利用自身山水地貌,发展多元化休闲农庄。在建设时序上,让干部积极性较高的村率先建设,让群众呼声强烈和群众广泛支持的项目率先建设。对那些意义重大、群众呼声强烈,但一时又囿于资金限制确实难以实施的项目,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列入项目建设长远规划或分阶段分批次逐步推进。由于各村发展的差距,项目建设必然也有进程的快慢,水平的高低。该镇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图大求快,盲目攀比。对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多安排一些要求较高的项目,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选择一些投入少、搞得成的项目,分期分步实施,不求“齐步走”、“一个样”。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鼓励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义务投工,用卵石铺路、筑花坛,用乡土苗木绿化……花小钱办大事,共建美好家园。

四)建立机制,加强协调,是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为确保建设项目落实,小雄镇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项目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挥协调和组织落实。建立了镇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做到每个项目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镇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将以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及时反馈新农村项目建设进度、存在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还建立镇村两级干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具体对策措施和解决办法。各村建立了项目公示制,公开承诺项目实施和完成时间及相应负责人,自觉接受村民代表和群众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三、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雄镇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对我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项目化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各项内容紧密相连,我们要完整地予以把握。但是在有些村,不少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 “刷房修路”、“村貌整治”,认识的偏差导致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新村建设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误区。一些干部缺乏长远眼光,把建设的重心放在了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且易见成效的村庄建设上。认识的偏差或急功近利导致项目筛选的片面性,只局限于基础设施类项目,忽视了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化必须加强指导。新农村项目建设关键是要选准项目。选择正确的项目,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可以全面地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调研中,农村基层反映问题最多、争议最大的就是项目的确定。如在主导产业项目选择上,有些村民主张发展某一种产业、有些村民主张多元发展、有些则要求引进品种,实行产品改良。而农民往往是注重眼前利益,凭着自己的臆想,对项目可行性缺乏充分论证、对项目前景估计不足,影响项目的科学性。再者,由于部分农村干部和群众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他们借“古村庄、古建筑保护修复”之名,对那些保护意义不大的宗祠庙宇等项目修建的积极性较高。同时,项目一经确定,在投资概算上也难以合理把握、出入较大;资金来源渠道没经充分考虑,脱离当地实际。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造成了项目实施难度加大。因此,在项目化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做好指导工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

(三)项目化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农村落后是多方面的,建设的责任重、任务多。如果急于求成,“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浪费人力物力,一事无成。因此新农村建设中要立足当前农村实际,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分清年内计划、届内计划和十一五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项目入手,重点优先解决好治水、修路、农电改造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内容,科学安排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对那些资金需要量较大而一时难以启动的项目可以列入长远规划,分期分批、有序推进。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考虑各村财力、发展基础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加重农民负担。

(四)项目化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不断强化农村的产业支撑,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生活宽裕”。在现实中,有不少干部群众由于发展思路狭隘,在产业发展和开发上缺乏有效办法,再加上产业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岙底村的“百亩茶叶基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耕作和有效管理,造成茶叶产量下降、质量偏低,效益下滑,影响了村民收入。为此我们建议当地干部把发展“茶叶基地”列入五年规划,并实行土地流转经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新农村建设如果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即使村子建设得很美,最终还是会落入“村美民穷”的“陷阱”。广大群众不仅会为建设新村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也无暇顾及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新农村项目编制要合理规划产业项目,突出“生产发展”这个核心。

(五)项目化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普遍比较短,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新农村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干劲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大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同时,由于许多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排定的项目无法开工,一些干部就过分依赖上级的补助资金,存在“无钱不办事”、“无钱办不了事”的观念,缺乏干劲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