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手工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2021年01月10日00:41:29
APP永久免费入口

篇一:扶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 概况:

江苏赣榆塔山镇2002年1月由土城镇和徐山乡合并而成。因境内有塔山和小塔山水库,且历史上曾称为塔山人民公社故得名塔山镇。全镇总面积82.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5万公顷。辖30个行政村,2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余人。姚葛埠村位于赣榆县塔山镇最西部大徐山脚下,属丘陵山区。西、北、南三面环山,东南与新葛埠接壤,全村453户,1685口人,耕地面积1670亩,其中丘陵地1520亩无法灌溉。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由于该村土地贫瘠,山岭连绵,境内有4座山头,人多地少。交通闭塞,全村只有一条出村的生产路,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全村没有一分水稻田,农业经济无业源。属于贫困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水生活水平,全村干部群众积极要求上级部门给予支持,对姚葛布村的路、桥、电灌站进行规划新建,修好村内的防渗渠,对山荒进行开发整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是我们扶贫的重点村。 08年3月,在省、市委的号召下,有姜宏远、孟昭友等同志牵头,对赣榆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我负责塔山镇姚葛埠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1、工作稳步推进。村里都能严格按照工作规划,加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基本做到团结务实,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都加强了党员队伍和村级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村里有党员37人。其中村送培了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了预备党员2人,另外,高中文化的村级干部担任主要干部。

2、扶贫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理想。村里项目落实和资金到位难度大。具体情况为:村年初制定了修3公里的村级公路、搞好农网改造、配套水利、荒山开发、灌电站几大项目,预计投入扶贫资金和实际资金有出入。

3、计生、财税、稳定、抗旱等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村里到目前止,均无违法生育情况,财税任务的完成都居所在乡镇前列。稳定工作无异常情况。另外,村今年计生和财税工作在扶贫工作的带动促进下很有起色:①计生工作,组建了村计生协会,开展“八上门”服务;已开展了生殖健康查治活动,举办计生保健知识培训班3期;村计生协成功地劝回了2对外躲夫妇回乡参加妇检,并落实了节育措施,该村期内妇检到位率和节育措施到位率均为100%。②财税工作,实现了由上门催交向主动纳税的转变,现全村98%的村民主动送交了财税任务,全村税收完成均到位。村里建立了图书室和活动室。活跃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村民文化水平。

4、工作人员能主动地为村里出谋划策,积极联系领导和后盾单位争取资金,反映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扶贫内容的片面性影响了扶贫的整体效果。所调查的村只有实施了经济开发项目,整理土地1000余亩,种植花生。大量栽种金银花,并有专门厂家收购。扶贫思路和力量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提高村民发展经济的思想水平和技能水平,发展路子仍模糊不清,如此,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只不过是搭好了舞台唱不好戏,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依旧缓慢。

2、资金到位难是阻碍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资金难以到位原因有:第一、后盾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这项工作是多余的负担。第二、单位经济状况非常差,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不够。无法完成出资任务。第三、无过硬的约束机制,后盾单位出资多出少出一个样,出与不出一个样,挫伤了单位的出资积极性。

3、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扶贫工作顺利开展。部分村民认为争取到了扶贫,有国家扶助,期望值相当大,从而削减了自力更生的思想,滋长了等靠要的意识,使帮扶变成了应扶,造成项目难以落实。如修座桥需15多万元,村民不肯自筹小部分资金,造成后盾单位面对巨大的数额产生畏难松劲情绪,使工程迟迟无法实施。

针对如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对扶贫后盾单位的约束管理机制,对扶贫资金出与不出、出多出少问题纳入制度化管理,改变出资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工作队员责任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科学的工作业绩考评制度,杜绝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办不好事的不良习气。

三、加大对村民思想意识的扶贫。要使村民树立起抢抓扶贫机遇、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停留在等靠要和散懒穷上,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扶贫内容,五管齐下,增强对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后方单位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种果树,每家挖菜窖、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高产农作物,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篇二: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实践报告

调研团队:

小组成员

文博  : 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6

张海勇 :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7

田野  : 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3

汪纪良 :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4

王超  : 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5

巴贡次仁: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  2006054515

次仁德吉: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  200605450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  和谐发展  成就问题

内容提要:

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经济在粮烟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们小组就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在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总结、解决问题。通过我们对新农村的教育、人口结构、收入、生产、就业及培训、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福利和医疗、娱乐、党支部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短期的,阶段性的成功,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医疗福利、收入、民主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的压力仍然很大,因为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巨大,许多根本制度上的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改进,各种不良现象还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纠正。

正文

调研时间:2008年1月23---27日

调研地点:山东省郯城县花园乡

湖南省永州市岚角山镇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

陕西省咸阳市叱干镇

调研对象:各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农村

调研的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当前的重大历史任务,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会有统一的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总结出农村不同类型的人对于新农村建设及发展状况的认识特点,以供我们参考,及时发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百姓的心声,为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国各地积极借鉴典型的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调研的方法:

我们团队采用最成熟、有效的“调查问卷”的方法,附加以最真实的“走访乡村”、“实地考察”等手段,将最真实的新农村现状展现出来。

我们调查的人群非常广泛,包括:农民、乡政府、个体户、小企业主、饲养业、外出务工人员等。

我们尽量将调查内容涵盖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进行了特别关注。(下附调查问卷)

方法论证:

通过“统计学”,“抽样检查”,“概率分析”等数学手段对收集上来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归纳,将最直观的数据用文字呈现出来,以求最直接、真实的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实际。

调研的过程:

我们的调研持续了五天时间,各地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再所难免,但我们基本上还是按照计划好的步骤一步步实施着。

第一天,我们主要是对各自调研地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搜集了一些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作调查问卷打下基础。

第二天,我们就前一天的劳动成果,进行问卷的设计,尽可能让问卷能覆盖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解决我们所有的疑问,为发现问题全面查找不足,寻找途径和方法。

第三天, 进行问卷调查。请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知识背景的农民填写调查问卷,并向他们讲解有疑问的地方,询问一些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第四天,收集真理前一天发下的问卷,并作初步分析,从中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住户,进行进一步的访问,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

第五天,整理、分析调查问卷,归纳、统计数字,撰写各自的调查报告的初稿,以便汇总,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再次采访。

调研结果:

本次共发放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的问卷为120份,有效率为80%。

下面就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

本次调查的人群中有10%没有上过学,25%只上过小学,30%上过初中,17%上过高中,10%上过中专,其中有8%上过大专及以上。

这样的数据能说明一定的情况:

1. 我国施行义务教育以来,国民的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率有了很大的降低,农民的素质明显提高。上面10%的没上过学的主要集中在大龄妇女和老人。

要强国先要强民,强民要让教育先行,只有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才能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素质教育之路还很远。

2. 调查人年龄区间在[17,80]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群上。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一般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在农村里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还有就是小孩,这也造成了我们调查对象的年龄偏大。

调查对象的家庭成员平均为4.8人,家庭人员还是偏多的,虽然我国的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是比较深,有许多人在生了女孩后还一定要生一个男孩才行。所以,在建设新农村上,我们不仅要改善硬件,更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落后的一面。

第二部分: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

1.在“农村收入”这一项,传统的种粮食和饲养家禽家畜仍然占到主导地位,在所有收入里面的比例为40%,新兴起来的收入项目主要集中在种植苗木,个体经营和企业上班、企业业主,这四项比例为36%,其他像种其他经济作物,家庭手工业等为24%。

上面这组数据说明了,新农村的产业结构仍然需要改善,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还偏多,用科技致富,用知识赚钱在农村还是刚起步。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2.在“生产中最缺什么”这一项中,八成以上的人都选择了缺资金和缺技术。其余的都选择了缺销售信息和缺致富的项目。

这个调查结果在我们的意料当中,“科学技术致富”—农民最缺的是技术,并且,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资金才能更好地支持生产。

3.在“是否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就业或技能培训”中,有75%的人选择了“否”。只有25%的人选择了是,根据我们的走访情况来看,主要是政府组织的有效果的就业和技能培训次数太少,政府官员对这块还是不够重视。

4.“你是否会参加免费的培训”这个问题,其实是紧跟第三个问题的,因为政府举行的培训数量不过,或者宣传不够,所以农民参加的机会就不多。但是在答卷中反映出来是,新时代的农民们渴望知识,渴望技术,有近九成的人选择了会去参加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

5.在“改变面貌最缺什么”这一项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软件和硬件。这二个方面的百分比都接近50%。国家也在这些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送技术送知识下乡”等。

6.在“新农村建设能带来什么”方面,有78%的人选择了更多的致富渠道和丰富的文化生活。这2个方面也代表着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

7.有63%的调查者认为新农村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8.有近五成的调查者认为农村富裕的标准是享受优质、便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享受便捷的交通。

9.在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上,更多的人选择了:有工作目标和尊老爱幼。前者是现代社会对职业的基本要求,后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这个民族戴上了这个标

篇三:扶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 概况:

江苏赣榆塔山镇2002年1月由土城镇和徐山乡合并而成。因境内有塔山和小塔山水库,且历史上曾称为塔山人民公社故得名塔山镇。全镇总面积82.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5万公顷。辖30个行政村,2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余人。姚葛埠村位于赣榆县塔山镇最西部大徐山脚下,属丘陵山区。西、北、南三面环山,东南与新葛埠接壤,全村453户,1685口人,耕地面积1670亩,其中丘陵地1520亩无法灌溉。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由于该村土地贫瘠,山岭连绵,境内有4座山头,人多地少。交通闭塞,全村只有一条出村的生产路,农业生产以种粮为主,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全村没有一分水稻田,农业经济无业源。属于贫困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水生活水平,全村干部群众积极要求上级部门给予支持,对姚葛布村的路、桥、电灌站进行规划新建,修好村内的防渗渠,对山荒进行开发整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是我们扶贫的重点村。 08年3月,在省、市委的号召下,有姜宏远、孟昭友等同志牵头,对赣榆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我负责塔山镇姚葛埠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作稳步推进。村里都能严格按照工作规划,加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村级班子基本做到团结务实,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都加强了党员队伍和村级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村里有党员37人。其中村送培了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了预备党员2人,另外,高中文化的村级干部担任主要干部。

2、扶贫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理想。村里项目落实和资金到位难度大。具体情况为:村年初制定了修3公里的村级公路、搞好农网改造、配套水利、荒山开发、灌电站几大项目,预计投入扶贫资金和实际资金有出入。

3、计生、财税、稳定、抗旱等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村里到目前止,均无违法生育情况,财税任务的完成都居所在乡镇前列。稳定工作无异常情况。另外,村今年计生和财税工作在扶贫工作的带动促进下很有起色:①计生工作,组建了村计生协会,开展“八上门”服务;已开展了生殖健康查治活动,举办计生保健知识培训班3期;村计生协成功地劝回了2对外躲夫妇回乡参加妇检,并落实了节育措施,该村期内妇检到位率和节育措施到位率均为100%。②财税工作,实现了由上门催交向主动纳税的转变,现全村98%的村民主动送交了财税任务,全村税收完成均到位。村里建立了图书室和活动室。活跃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村民文化水平。

4、工作人员能主动地为村里出谋划策,积极联系领导和后盾单位争取资金,反映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扶贫内容的片面性影响了扶贫的整体效果。所调查的村只有实施了经济开发项目,整理土地1000余亩,种植花生。大量栽种金银花,并有专门厂家收购。扶贫思路和力量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提高村民发展经济的思想水平和技能水平,发展路子仍模糊不清,如此,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只不过是搭好了舞台唱不好戏,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依旧缓慢。

2、资金到位难是阻碍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资金难以到位原因有:第一、后盾单位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这项工作是多余的负担。第二、单位经济状况非常差,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不够。无法完成出资任务。第三、无过硬的约束机制,后盾单位出资多出少出一个样,出与不出一个样,挫伤了单位的出资积极性。

3、群众思想意识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扶贫工作顺利开展。部分村民认为争取到了扶贫,有国家扶助,期望值相当大,从而削减了自力更生的思想,滋长了等靠要的意识,使帮扶变成了应扶,造成项目难以落实。如修座桥需15多万元,村民不肯自筹小部分资金,造成后盾单位面对巨大的数额产生畏难松劲情绪,使工程迟迟无法实施。

针对如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对扶贫后盾单位的约束管理机制,对扶贫资金出与不出、出多出少问题纳入制度化管理,改变出资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工作队员责任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科学的工作业绩考评制度,杜绝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办不好事的不良习气。

三、加大对村民思想意识的扶贫。要使村民树立起抢抓扶贫机遇、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而不是停留在等靠要和散懒穷上,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扶贫内容,五管齐下,增强对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推动。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后方单位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种果树,每家挖菜窖、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高产农作物,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