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2020年12月01日07:45:17
APP永久免费入口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资阳的刚性任务,是资阳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同步抓好的关键环节。市政协高度关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近期集中时间精力,组织相关专委会、部分市政协委员,与市综治办一起,深入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实地查看、沟通走访、座谈交流,经过系统梳理、研讨,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市上下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资阳建设,为美丽繁荣怡然资阳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截止x年,我市16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优秀市,乐至县连续3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被授予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

(一)治理工作的职责使命和时代担当更加凸显。主要体现在“三个精准”。一是精准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资阳模式”。切实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的“133”工作模式,即1个中心(坚持以平安创建为中心)、3条规律(把源头化作为“社会治理之基”、把精细化作为“社会治理之本”、把智能化作为“社会治理之要”)、3条道路(走党建引领之路、走社会协同之路、走发动群众之路),有力指导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迈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精准掌握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势变化。洞察当前公共安全压力日益增加、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社会矛盾遗留问题与新问题交织、范文写作新行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等方面形势变化,增强治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精准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使命担当。从提升治理能力、构建治理体系角度出发,精准把握城乡发展趋势、社会治理现状、社会治理需求等情况,确保治理工作更富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基础。全市县(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均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建立矛盾预防化解的多元机制。市、县、乡三级建立各级调解组织,充实调解人员。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离婚冷静期”“家事调查员”等为载体的家事审判调委会、医疗纠纷调处“3+2+1”模式、交通事故首端联动处置机制等创新举措成效显著。三是探索各界广泛参与的联动模式。建立三大类“红袖标”队伍。通过制作平安建设微视频、微电影,策划“微直播”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平安建设。

(三)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化精细化智能化改革成效初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目前全市部分乡镇、村已实施“雪亮工程”,实现与“天网”“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十户联防”“平安大喇叭”的对接。市本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平台已基本建成。热门思想汇报试点乐至县县级、乡镇、村综治中心建设工作得到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领导充分肯定。二是探索防治模式创新。在城区推行“1+X+5”“1133”社区防控工作模式,在农村建立“4+4”治安防控新模式。三是加强常态巡逻防控。对主城区繁华密集场所和重点要害部位实行定点值守、武装巡逻,城区每天有巡防。各县(区)每季度开展1次“万人治安大巡防”集中行动。乡镇、村(社区)每周有巡防。

(四)群众安全感和平安建设满意度稳步提升。一是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强力实施禁毒综合治理。二是严格管控特殊人群。对精神障碍患者创新开展“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健身娱乐+就业托养”新型治疗康复模式。实现对全市登记建档刑释人员帮教率100%。有效控制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三是加强重点领域阵地监管。大力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排查和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开展邮政业安全生产大检查、范文内容地图寄递渠道安全整治等专项检查。

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基础保障不充分。县(区)地方财政吃紧,乡镇街道基层基础投入不足,“雪亮工程”推进乏力,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整合不够。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没有实现全覆盖建设,部分所人员没配齐。部分兼职网格管理员工作履职不到位。

(二)治理理念不深入。基层社会治理侧重常态工作落实,以改革精神思考谋划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做得不够。“重管控、轻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过提升治理水平改善民生的办法还不多,群众满意度还有提升空间。

(三)治理机制不健全。村、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不够,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扶贫攻坚、正风肃纪等工作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特殊人群特别是严重精神病人的排查、服务、管控没有完全形成工作合力。

(四)治理管控不精准。社会治理手段还比较原始粗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破解难题比较薄弱,治理工作实现深度精准化还有差距;对城乡发展的伴生风险预见性不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还不强、主动跟进不够。

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的路径

(一)完善治理工作的“大保障”。建议在“人、财、物”等方面逐步加强保障,积极探索以项目带动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争取发改立项、争取项目资金,减少基层经济压力,强力推动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一是重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积极整合公安等信息资源、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矛盾纠纷化解、“雪亮工程”视频系统等平台,落实人手力量配备,实现整体推进、联勤联动。二是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到2020年我市要实现所有乡镇、建制村“雪亮工程”全覆盖,时间紧、任务重,资金需求较大。建议市本级财政作出适当安排,县级财政将相关经费纳入预算,逐年确保、专款专用、稳步实施。三是健全网格化监管服务建设。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功能,健全完善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将涉及社会治理职能部门的人员、资金、设施等资源下沉进网格,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逐个解决。着力加强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村网格管理员,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管理,严格工作质效考评,提升服务质量。

(二)推动治理理念的“大转变”。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一是树立“引领”理念。推动基层党建从带动不强向深入引领转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工作总结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解决基层治理“力量散”“管理乱”等问题。二是树立“协同”理念。推动社会力量从分散游离向聚集协同转变,政府一方面破除“大包大揽”行为理念,一方面正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的重大作用,灵活运用购买服务、项目外包、保险等方式和市场机制,激发社会协同活力。三是树立“参与”理念。推动基层群众从徘徊观望向共建参与转变,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治理共建共享”舆论氛围,引导群众了解、理解、参与、支持社会治理特别是平安建设工作,尤其是一些惠民便民的安防举措如“车天眼”防盗装置等,应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四是树立“服务”理念。推动治理主体从管控打防到精细服务转变,即将治理思路从“要把群众管理好”转变为“要为群众服务好”,将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风险防控从“问题出现了怎么办”转变为“群众有哪些多元需求,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来实施摸排、预防、化解等工作。

(三)推进治理模式的“大融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专门提出,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法治是自治、德治的保障,德治是自治、法治的基础,自治是法治、德治的目标,具体而言,

1、深入开展法治建设。坚持全民守法。心得体会宣传《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推动基层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坚持法治保障。扎实推进法律咨询、司法救助、法律援助进基层活动。维护法律尊严。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开展选举、议事、公示等事务,让老百姓真正的当家做主。

2、深入倡行德治教化。坚持以规立德。完善、推广乡规民约、城乡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和社区成员的行为准则,强化规范约束,发挥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文养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社会成员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坚持以评弘德。全面实施道德工程,通过评议个人、家庭、社会的道德状况,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文明水平的提升。坚持家风建设。倡导良好向上的家风,正向推动社区德治良性发展。

3、深入开展自治服务。努力实现“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居民能做的交给居民去做”,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确保实现社区成员的个人权益和个人意愿。TOP100范文排行健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社会自治体系,形成自己参与并处理自己的事务,社区“事事有人管”,合法合情合理解决问题,以群众参与监督社区事务等良性互动,促进社区和谐。

(四)助推治理体系的“大完善”。一是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强化预防预警能力,有效防范矛盾风险,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排查调处,强化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巩固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专门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黑拐枪以及侵财类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危爆物品清理整顿,严防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涉枪涉爆涉危案(事)件。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切实有效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四是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制。突出问题导向,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突出安置帮教,引导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突出联防联管,深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细化管理。突出试点创新,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五)促进治理手段的“大提升”。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大融合、大共享、大应用思路,加强对科技信息建设统筹,发挥好大数据作用,推动广泛融合共享内外数据。积极优化“雪亮工程”建设,为社会治安防控、震慑犯罪、治安灾害监测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深入推进智能零发案小区创建,提高科技在小区治理的运用深度,个人简历积小安为大安、积小智能为城市智能。推动基层综治服务的专业化,培养一批懂电脑、懂信息、懂数据的基层综治干部,提升综治队伍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