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述职报告

2020年12月27日14:52:59
APP永久免费入口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转,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顾自己这一年在三峡土家族村走过的路,充满了苦涩、欢乐、迷茫与感动;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蜕变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虽然过程满是曲折与艰辛,但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让我对基层的情感却日渐浓厚,也对当好一名基层“泥腿子”干部有了深切的体悟。

记得刚刚来到三峡土家族村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我无所适从,基层工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妙趣横生。座谈会上王部长的讲话和“五个一”(进百家门、访百家情、帮百家忙、吃百家饭、交百家友)要求,让我醍醐灌顶,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必须要尽快克服娇气,俯下身子接地气,扎扎实实敲农门。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落伍,接收到的信息少,发展的眼光短浅,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更是纷繁复杂,要做好群众工作仅靠会说是不成的,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行动才行。

一、以心换心,学会“敲门”

敲门容易,“开门难”,难在群众是否都说真心话,这时候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候,考验我们的耐心、细心、真心,考验我们如何边问、边听、边看、边想,找方法,找路径去打开群众这扇心门。三组的杨家敏,四十多岁,离异后儿子归丈夫抚养,右腿因一次意外导致骨膜炎,由于当时没有根治,现在越来越厉害,右腿完全使不上劲,行动非常不便,想申请农村低保,但由于常年回老家巴东住了,按申请低保的权限是不符合条件的。第一次去她家时,在得知我的身份后,显得很冷淡,以休息为由将我“扫地出门”。几经转折,从她的邻居那里得知了这一情况,我去了一趟镇里的民政办,就她的情况咨询了民政办周主任,对低保政策也重新学习一遍。第二次上门时,我拿着一张低保政策宣传单,以宣传低保政策为借口逐渐取得了她的信任,并告诉她只要时不时回来住住,参加村里活动,明年就满足条件可以申请低保,现在她每次见到我都很热情。经过这次事情之后,我觉得许多村民对低保这一政策都不熟悉,和镇民政办周主任商量后,在全村开展了一次《规范城乡低保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专题讲座,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先谈眼前,再谈将来

村民们的想法很现实,大多数群众都只看眼前政府给的惠农政策和福利。“一切从实际出发”,掌握好的方法是“干好事”“干成事”的关键。先了解他种有多少地,在跟他算几亩地的庄稼政府有多少补贴,一次补贴多少,一年有几次补贴,补贴那些庄稼,例如:种小麦;一亩小麦良种补贴是10元,粮食直补每亩是28.1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为83.1元,一共算下来就有121.2元。是困难户、患病家庭或低收入家庭就跟他谈低保、谈救助、谈廉租房,例如:今年新增低保户二组村民陈素兰,患癌症,丧夫,每年都要到荆门一医做化疗,当她申报低保以后,不仅能得到一部分补助;同时还能降低申报大病救助的门槛。所以我在入户中坚决做到先谈眼前,再谈将来。在眼前与将来中潜意识的宣传政策,这样既能宣传政策,又能给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实惠,更能赢得村民们的认可,这是在走“亲”访“友”中得到的最大的财富。

三、脚上沾泥,接足地气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得有不畏辛劳的韧劲,迎难而上的勇气。三峡土家族村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地势平旦开阔,土质肥沃,村民们主要以种植白菜、黄瓜、番茄等蔬菜为主,而蔬菜产业也是三峡土家族村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支柱核心。为充分了解全村的蔬菜发展现状,了解村民们种植蔬菜的效益,我一有空就跑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的家里帮他们干农活、拉家常,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体会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因此干起农活来也是得心应手,往往是“下地一身汗,出水两腿泥”。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近两年种植蔬菜效益没以前好,部分村民开始寻求新路子种植药用植物半夏,但由于种植面积小、个体分散种植等原因,效益不明显。针对三峡村实际情况,我觉得半夏种植是一个不错的致富点子,在经过前期半个多月的资料收集以及实地调研,并多次请教村支书周书记后拿出了《三峡土家族村半夏产业发展项目策划书》。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500亩土地流转和种苗培育前期工作,而且纳入了县镇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力争通过辐射带动,把沙洋打造成全国“荆半夏”品种研发、种植、销售、加工的重要基地。

基层的工作,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季羡林老先生所说的,“生活上要知足,学习上要不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只要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人民不会亏待,社会不会忘记”。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像迎客松扎根石缝那般扎根基层,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努力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