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句丽的战争中,隋炀帝百万大军为何还不如唐太宗的小股军队

2020年07月06日10:29:39
APP永久免费入口

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着周边各小国和游牧部落对边境的入寇劫掠这个问题,但在发动反击战争时,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中原王朝虽然拥有着远胜于这些小国的国力,但却不一定能够在战争中取胜或者获得战果。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略战术上的不足。

比较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战争,可以最直观的显示出正确战略战术在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战争绵延近七十年,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和唐太宗、唐高宗父子都对高句丽有所征讨,战争的规模也都很大,但两朝在战争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截然不同。规模更大的隋朝因此战落了个严重损害国力,炀帝身死国灭的下场;而唐朝却因在战争中选择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在高宗时最终获得大胜,将高句丽灭国。那么,唐太宗、高宗父子采用了怎样的战略战术才能够取得隋炀帝百万大军都无法取得的战果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介绍一下高句丽。高句丽是建立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小国,主要由部分扶余人和其他小部族组成,历史悠久,汉朝时便已存在。高句丽人有着农业和游牧业想结合的生产方式,有扩张的野心,对当时汉朝在辽东和朝鲜半岛设立的汉四郡的肥沃土地很是垂涎,屡次入侵汉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范围。

现实很残酷,有扩张野心的高句丽受到了包括汉朝,和后来辽东汉人军阀公孙度,曹魏幽州刺史毋丘俭等人的打击,国都被多次焚毁。但高句丽贼心不死,最终在中原混乱的情况下,逐渐壮大,吞并了原来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的汉四郡。

当隋朝建立时,高句丽已经成为了东北亚地区一个霸主级别的国家,它拥有百官朝廷,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比肩多个关中,文化也是一如中原。更为夸张的是,高句丽还修筑长城。高句丽对于隋朝而言,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随时有可能给隋朝插上一刀,甚至逐鹿中原。

于是隋文帝在刚灭陈后,便遣使恐吓告诫高句丽王要老实些。但高句丽人没有把隋文帝的告诫放在心上,反而多次遣使与突厥眉来眼去,相互勾结。隋文帝得知消息后,便立马组织隋军三十万进攻高句丽,然而,隋文帝的这次征讨却因极端的天气和军中疫疾没有取得什么战国,浪费了很多财力和人力。

隋炀帝刚即位时,隋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国内有户八百七十万,原本的劲敌突厥也已臣服。估计隋炀帝认为他父亲隋文帝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之所以没有取得战果,是因为动员的兵力太少,自己继承的国力如此强大,如果不好好利用真是暴殄天物,于是,隋炀帝下了一道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动员令。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令天下兵马不分南北远近,皆集结于涿郡,共百万军,隋炀帝亲自指挥,出征时队伍旌旗相连长达千余里。这支靠动员全国才组织起来的庞大军队却因隋炀帝的错误指挥而惨败。隋炀帝令隋军分道前进,且下令如果高句丽军投降则进行安抚,这使得隋军往往在将要攻破城池时,高句丽假装投降,而在对城池进行修理后继续抵抗,让隋军伤亡惨重。溃败回国后的隋炀帝并不甘心,旋即组织第二次和第三次出征,六十万大军刚开赴战场没多久,国内便因无法承受大军出征所带来的巨大消耗而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炀帝只得班师回国,没多久便身死国灭。

经历了隋末的天下大乱,唐朝建立了起来。唐太宗时,因为隋末内战带来的巨大消耗,国内也不过有户三百万,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进攻高句丽所能利用的国力和资源远远地不如隋炀帝时期。但唐太宗认为,辽东本中国故土,且高句丽对后世子孙危害极大,如果不能及时铲除,日后必然成为大患。

于是,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继隋文,隋炀之后,再起辽东之役。唐太宗御驾亲征,唐军水陆并进,初战即收复辽东城,斩俘高句丽军两万,紧接着唐太宗又击败了前来救援安市城的高句丽15万援军,使高句丽举国震恐。后来因粮草供应和天气转凉,唐军开始回撤,尽管此役中唐太宗率领下的唐军连破十城,阵斩四万余人,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但却仍没有达到唐太宗将高句丽彻底灭国的战略目标。

 

回国后的唐太宗君臣从历代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作战中总结经验,尤其对隋炀帝三次出征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借鉴,终于制定了之前从未实行过的新的战术。即高句丽虽然体格不小,但国力终归还是不如唐朝,于是唐太宗不再发动大规模征讨,反而组织小股偏师进行袭扰,深入其国境,在其进行生产的关键时刻进行大规模的杀伤,不断地消耗其国力,让高句丽疲于应对,却又后顾不暇。

唐太宗重新制定的袭扰战术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从公元647年到公元649年,唐军多次进攻高句丽,均取得大胜。慢慢的,高句丽国力变得越来越弱,而唐军则愈战愈强。到了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攻灭高句丽的时机成熟,唐高宗下令各路唐军分道合击进攻高句丽,这次的进攻异常顺利,唐军所向披靡,当年九月十二日,唐军攻破高句丽国都,将其地分为九都督府,由薛仁贵领两万唐军镇守平壤,设安东都护府,高句丽彻底被灭。

  

通过比较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进攻,可以看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两朝四位帝王都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去组织军队进攻高句丽,掌握着巨大国力和军力的隋炀帝因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使得三次出征均无战果,白白损耗了国力,导致国家的崩溃。而唐太宗则因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不断消耗其国力,使得高句丽疲于应付。最终在高宗时被灭国。由此观之,战略战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这场对高句丽征伐战争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