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际十大新闻

2021年06月24日14:54:52
APP永久免费入口

  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受到抵制

  2018年3月8日,美国宣布将对来自多国的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随后,美方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美方大范围挑起贸易摩擦,破坏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多国采取反制措施。

  中国扩大开放推动世界共赢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11月,习近平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在五方面扩大开放,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强调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强调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12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持续对外释放扩大开放明确信号,为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大正能量。

  半岛局势积极变化障碍犹存

  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跨过军事分界线,朝韩首脑举行会晤。半岛局势今年出现积极变化,金正恩三度访华,朝韩领导人三次会晤。6月12日,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历史上首次朝美领导人会晤,就半岛无核化及和平机制等达成共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推动下,半岛局势总体明显缓和,朝美、朝韩由对抗逐步走向对话协商。但美朝之间在对朝制裁、弃核步骤及方式等方面障碍犹存,半岛和平任重道远。

  热点频发牵动中东地缘博弈

  2018年5月14日,美国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引发巴勒斯坦民众激烈抗议和国际社会广泛谴责,加剧地区局势紧张。10月,沙特记者卡舒吉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牵动大国关系。叙利亚局势趋缓但仍战事不断,美国12月宣布开始从叙撤军。中东地区大国和域外大国激烈博弈,海湾地区不稳定风险增加,搅动中东格局,地缘政治之争更为突出。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

  2018年7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中东、非洲,开启今年首次出访。一年间,习近平先后展开4次出访,擘画4大主场活动。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利益纽带更加紧密,周边环境出现全面向好积极态势,南南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又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5月至8月,中国与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建交,与布基纳法索复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上升。

  印尼强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073人遇难、680人失踪、1.07万人受伤。这是今年全球造成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12月,印尼又发生海啸,造成431人遇难。灾害发生后,印尼政府全力开展救援工作,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为灾区救援和重建提供帮助。

  拉美多国大选政治版图生变

  2018年10月28日,巴西高等选举法院宣布博索纳罗当选新一任巴西总统。今年,哥斯达黎加、古巴、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巴西7个拉美国家先后举行选举。选举后,左右翼政党间博弈加剧,新的政治版图使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面临更大挑战。

  英国“脱欧”一波三折

  2018年11月13日,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草案。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正式通过“脱欧”协议,但英国国内反对协议声音强烈。12月中旬,议会下院“脱欧”协议表决被推迟,首相特雷莎·梅挺过党内不信任投票,但寻求与欧盟再度谈判的努力遇挫。围绕“脱欧”诸多问题,英国与欧盟、英国内部各政治势力间的博弈不断上演。

  “黄马甲”运动暴露深层矛盾

  2018年11月17日起,法国部分民众身着黄色马甲多次走上街头,抗议政府上调燃油税导致油价连续上涨。极端势力和暴力分子在巴黎等地的示威活动中打砸抢烧,引发骚乱,上千人被捕。面对抗议浪潮,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一系列增加福利措施。骚乱严重影响法国经济,蔓延到比利时等国,折射欧洲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

  中美元首会晤达成重要共识

  2018年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为解决中美间存在的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规划、指明方向。双方就经贸问题达成包括停止加征新的关税等原则共识,推动重回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轨道,释放积极和正面预期,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带来重要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