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赞美昆明的诗词或者赞美阿诗玛的
昆明行记
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大观楼长联
万树梅花一布衣,如橼巨笔五更鸡;
楼前自有长联后,更见人天物我齐。
春城赋别
暮春三月别昆明,大好山河记忆新;
只惜行程太匆促,碧鸡金马系离情。
鸣凤山金殿行宫
一半青山一半云,嵯峨金殿叩天门;
冲冠一怒红颜老,满地山茶映夕曛。
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这些都是赞美昆明的
2.阿诗玛的彝族语怎么写
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1953年5月,云南省人民文工团深入到撒尼族人聚集的路南县圭山区进行发掘工作,历时三个月,搜集到《阿诗玛》的异文传说二十种。后由公刘、黄铁、刘知勇、刘绮等对异文进行了整理、润色,于1954年发表。1959年,李广田在这个基础上作了加工,并写序文,于196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诗《阿诗玛》塑造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阿诗玛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这两个撒尼族青年的典型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阿诗玛是口语流传的撒尼族传说。而且,撒尼语没有文字,如果一定要用文字的话,是使用拼音了。不像其他少数民族,既有语言,也有文字。
3.阿诗玛的故事 50字
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 。
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责。
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
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
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
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
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
阿 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 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
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万载,长留人间。
4.描写石林民族风情的美文
在云南的石林地区生活着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一支――撒尼人,是他们创造了石林的“阿诗玛”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
在小石林风景区内,有一处碧波粼粼的湖水,湖畔屹立着一座石峰,石峰的形状酷似一位撤尼少女。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导游毕芸华小姐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阿诗玛”也成了这里女孩子的统称。
“我们这边的女孩子都称'阿诗玛‘, 阿诗玛是翻译过来的,它是彝语, 就是说美丽的姑娘啦。男士,我们称为’阿黑哥',是勤劳勇敢的意思。”
关于“阿诗玛石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户贫苦人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阿黑订了亲。而财主的儿子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财主便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自已的儿子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阿黑听说了这件事,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财主恼羞成怒,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后来,阿诗玛被应山歌姑娘搭救,遇救后的阿诗玛变成了石峰。
彝族撒尼人世代居住在石林地区。这里的民居基本上都是传统的石板房,几百年来村民们都是就地取材用石板建房,修路。当地长期从事民俗研究工作的黄兴先生告诉我们,石林的石头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我们老祖宗因为长期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生产生活,所以早在80万年前就知道利用石头跟大自然搏斗,然后就创造了与石头有关的文化。像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一些石器,到现在一些生产生活用具。”
在石林地区,撒尼人居住的每一个村落,旁边都会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当地人叫密枝林。传说林中住着密枝神,它保佑着撒尼人的村子,如果人们不小心走进林中会使密枝神生气,轻则让人生病,重则死人死畜。每年农历十一月,居住在石林地区的撒尼人就在密枝林祭祀密枝神,祈求密枝神保佑全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这就是撒尼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密枝节。也正是由于这些树林对于撒尼人有着特殊意义,当地人千百年来一直遵守着崇拜神林、爱护神林的传统。
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当地人与石林地貌和构成这种地貌的岩石结下了不解之缘。石林的石柱上留有早期撒尼人的岩画和石刻,反映着撒尼人古老的祭祀活动及舞蹈、狩猎、战斗的场面。可以说石林融入了当地撒尼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传说、诗歌、舞蹈、刺绣、服饰、建筑、节庆等等。这些少数民族风情也给来石林游览的外国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布里安娜·洛佩兹女士说:
“我们对这个很感兴趣,当地有很多少数民族,去发现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与石林相伴的撒尼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撒尼人独特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
如今,多少个世纪过去了,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它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撒尼人中间广为传唱。
5.五十六个民族都是怎么形容美丽的姑娘的,就像阿诗玛一样的词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一个中国人一定对这首脍炙人口、耳闻目相的民歌非常熟悉吧。如汉族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史诗《江格尔》、彝族长诗《阿诗玛》等,都获得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成就。少数民族塑造的许多民间传说人物,如壮族的刘三姐,维吾尔族的阿凡提,深受各族人民群众喜爱并广为传颂。在外敌入侵的危机关头,勇敢的各族人民挺身而出,携手保卫祖国,谱写出一篇篇和谐团结的壮丽宏伟诗篇。例如:
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碧水常围着青山转。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是不
6.阿诗玛的传说350字作文
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
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撤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
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
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
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
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
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